虚拟仿真教学

虚实结合,教学创新,交互升级

教育趋势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虚拟仿真特性

交互性
教育本身是一个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过程,通过参与者与虚拟仿真环境的互动,帮助和启发参与者的思维,全方位获取虚拟环境中蕴含的各类空间信息和逻辑信息。
沉浸性
虚拟仿真技术特有的沉浸感和实时性,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环境的超越,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
创新性
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创造一个数字化的人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数字人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
扩展性
虚拟仿真系统可建立不同的教学、实验室,根据教学、实验目的不同,可定制内容,充分将VR/AR/MR/XR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交互创新教学

虚拟仿真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教学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破了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辅助教学活动开展,提高实训效果。将“教 、学 、 做”合而为一,能有效地培养使用者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利用虚拟代替实物教学,可以解决设备成本、不易观察等条件限制的难题,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形态

VR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
AR增强现实教学
混合现实教学
协同学习